陵园动态

王一成——用生命谱写平凡的“猪专家”

2019-09-12 19:41:48 钱江陵园 1005

1

“他是海归,本可留在国外,豪宅名车,锦衣玉食,过富足安逸的生活,但他选择了回国,因为浙江畜牧人才欠缺;他本可从事基础研究,写论文,出专著,成大师,但他选择了一线,因为猪农需要他;他也可选择走穴拿红包、兼职拿顾问费、出诊拿药品回扣先富起来,但他不愿玷污高洁的灵魂,不求索取。”

——新华社文


今天是912号,是先生逝世两周年的日子,谨以此文,深切缅怀用生命谱写平凡的“猪专家”王一成先生。

2017年9月15日,细雨蒙蒙。杭州市殡仪馆,哀乐低回。尽管没有通知,但全省各地的养殖户还是纷纷赶来。一个个壮汉,强抑着悲痛抽泣着,哽咽声、啜泣声此起彼伏。大家送别的人叫王一成,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主任,猪病防治研究课题组组长。这位35年心系养殖户,奔波在生产一线,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畜牧兽医事业,业界公认的“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”,因患癌症,不到60岁就与世长辞。

关于王一成,“他们”这样说

“我们也担心他不回来,但他人还在美国,就托爱人带话:把岗位留好,等我回来。”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徐子伟回忆说。

王一成爱人回忆说,王一成回国后,用最少的钱建设了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一流的实验室。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,王一成激动地汇报:我已经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,做出了只能在美国才能做的实验。

上虞祥盛猪场的养殖户阮张峰说,2004年他接手家里的猪场,因暴发疫病每天都有大批的猪病死,破产在即。就在这时,王一成给予了他救命般的帮助,如今祥盛已是年产值超6000万元的规模猪场。“这么多年了,王老师没问我要过一分钱诊费,我那时候都觉得王老师对我太见外了,后来才知道他对所有的养殖户都这样。”


王一成在畜牧场向养殖户了解葡萄大棚养猪的情况

说起王一成,畜牧兽医所的保安说道,只要不出差,他总是最早到,停在单位的一号车位。早到的原因是早点工作,让外地养殖户能够更早拿到检测数据,早点回去。

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勇说,王一成把祖国的需要、事业的需要、百姓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,他信念坚如磐石、事业重于生命、服务高于一切、名利淡如止水。

浙江省农科院猪育种室主任徐如海说,王一成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,他身有傲骨,给知识分子作出了榜样。

浙江省农科院院长劳红武说,“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品质。

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鲍国连说,王一成不仅淡泊名利,还将技术、经验传授给同行,让这项技术应用到家禽、兔、牛等疾病检测。每个星期,他都与实验室课题组人员开例会,传播分子生物学技术,让队伍和学术思想后继有人。

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处长陆国林说:“浙江省畜牧疫病病因都能很快查明,并迅速建立系列快速诊断方法和防控技术,帮助重大疫情控制和产业健康发展,王一成功不可没。”
王一成深入一线了解农畜生长情况

多年来,王一成多次遏制了可能造成重大疫情的动物疫病扩散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浙江猪病防治诊断第一人”。全心全意为浙江畜牧业发展做贡献,王一成的事迹感动着浙江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。


王一成,1957年12月出生,浙江省温岭市人,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,一直从事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工作,侧重于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技术研究,曾赴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多年。曾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、兽医研究室主任、博士后工作站导师、南京农业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、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长、浙江省免疫学会理事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理事。先后主持和参加省、部、国家等科技项目20多项,获各级科技成果8项,发表论文40余篇。
2017年9月12日,王一成因癌症与世长辞。
此后,王一成长眠于杭州钱江陵园


本文摘自:光明日报、新华社、百度百科等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